最新更新日期 2018-08-19 by 張添皓醫師的牙髓診療室
保護我所愛的人事物
我們無法阻止正在進行式的崩壞,無法阻止他人的提告,因為這是現在社會趨勢、社會價值與風氣。我們無法偉大到扭轉大社會的潮流,只有在這潮流中抓住浮木,避免淹沒。
就像一談就贏的談判大師 Alex 常說:「我們有重要的人、事、物需要被保護,談判是工具也是武器。」這句話的精神,一樣適用在今天老鄧-鄧政雄醫師的講座。
我的理解就是:我們有重要的人、事、物需要被保護,在這大潮流下,避免醫糾不可得,可得的是如何全身而退,守護自己、守護您所愛的種種。
容易被忽略的告知同意
最基本的的就是告知後同意,大家都只知道字面意思,卻忽略完整真實意義。告知同意有三個要素,老鄧給了它的最佳詮釋:揭露〈disclosure〉、能力〈capacity〉、自願(voluntariness〉。
這三個關鍵字串起來的解釋就是,醫師須以病人可以了解的方式提供其相關適當的資訊,而且病人要有能力來了解這些相關訊息及其決定可合理預見後果;最後病人可以綜合上述資訊,並考量自身的所有疾病或非疾病相關因素,而自由作出決定。
這是醫病締結契約最基本,當然,或許會有病人沒有能力做出決定時,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我的理解是,用病人的話,講述病人理解的事情。這很難嗎?的確是個挑戰以及難度,尤其在全民健保開辦後,島內的醫療環境與氛圍驟變,更增加這難度。
我花時間中翻中
很多病人跟我抱怨,說我的約診非常難約。給我看過的病人都知道,我的初診約診,也就是第一次約診的時候,我幾乎會花大半的時間在「中翻中」。也就是收集病人的主客觀資訊後,依據個體不同差異,盡可能地把相關適度的資訊「告知」病人。
這個步驟非常難,因為看似稀鬆平常的醫學資訊,對於每一位的病人來說,卻有天壤之別。病人的從小到大的生長背景、現在生活的大環境、價值觀塑型…等,都是影響病人理解自我疾病的重要因素。
當然有人會問:「那教育程度呢?」
我的經驗是,教育程度與水平不會是主要的因素,它只是眾多因素的工具之一。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就是最好的譬喻。
我的聯想:醫病共享決策
當然,在這次講座課程中,雖然老鄧並未提及;但在我的內化過程中,似乎有這麼一個醫病共享決策精神所在。
為什麼我會有這層感覺呢?因為,老鄧有個實例,就是病人聽完我們的解說之後,就丟下一句「醫師,我都不懂,你決定就好!」就是這句話,讓我聯想到之前曾經讀到關於醫病共享決策的內容。
當然,對於醫病共享決策,我也只是外行,看到皮毛而已;但這也是啟發我得資訊之一。
醫病共享決策
也不算新的資訊。它是 1997年由 Charles 提出定義,它跟以往的父權決策或告知決策模式不太一樣。
醫師方面
提出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用病友的話說給病人理解,並且能夠傾聽以及針對病友的疑問回答。
病人
提供個人的病史、喜好和價值觀,提出並回答醫師的問題,也可以提出病友自己建議的診療方式。
彼此交換資訊,醫病溝通討論、商議 ,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
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
醫糾,面對它,做好準備,以告止告!付出的是國家社會成本,法律改革短期內似乎看不到,唯有醫師自我做好準備,才能浴血奮戰。
未完待續 … 為自己而戰講座心得 – 病歷與錄音篇
延伸閱讀
作者:張添皓 牙髓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