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日期 2018-11-03 by 張添皓醫師的牙髓診療室
「為什麼我的牙齒鈣化、阻塞這麼麻煩,還要用顯微鏡輔助?不就是清一清不痛就好了嗎?」
「醫師,以前抽神經一兩次搞定,為什麼你要這麼多次?」
「醫師,我20-30年前根管治療的時候,不就是放個藥神經殺一殺,就結束了嗎?」
不過就是抽神經有要這麼搞杠嗎?
獨一無二,一顆顆在你口內的白皙皙的牙齒,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 這些可愛的小夥伴,伴隨著我們來到這美妙世界, 隨著歲月,慢慢成長,也邁向老化。一日24小時,我們晚上可以睡覺,但牙齒卻沒得休息,持續工作。
一下冰涼的飲料,一下熱呼呼的麻辣鍋,等下又是酸溜溜的果汁,一會兒又是甜滋滋的巧克力。這些冷熱酸鹼鹹甜變化的環境,以及咀嚼磨碎食物的瞬間力量以及持續力量,劇烈變化的環境都在考驗我們的夥伴。
馬斯洛需求層次 V.S. 保存牙齒
時代變遷,社會環境大不同,當然醫療也是會有所進步。早期,農業社會對於牙齒的需求是,「不痛就好 」 至於怎麼不痛就好,就有很多處置方法。
就像 Maslow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類似,從最基本生理需求滿足我們才會比較有餘力來對安全需求(包括對疾病的處置)… 等。大環境下的社會型態價值部分已經往更高層次的需求攀爬。但也有部分仍須滿足最基本生理及安全需求。
多元化社會多元化價值觀
牙髓病科的處置中《顯微鏡輔助檢查暨應用》;早已經把大家對所謂的抽神經的處理,從最基本的的短期內不痛的層次提升到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對於細微的處理,好達到盡可能保留最多的自然牙齒知齒質及發揮最大的功能,讓牙齒完成使命。
牙齒雖然是身體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讓看作是小小個體,也是會有生老病死的機會,盡力挽救但仍無法救回來的,我們就讓它好好道別。感念它為主人一生辛勞。能救盡量救,但救回來的要有功能要有它的生活品質以及主人的價值。
延伸閱讀
作者:張添皓 牙髓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