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日期 2024-02-05 by 張添皓醫師的牙髓診療室
「主任!主任!你前幾天在FB 專頁的貼圖超厲害的吸睛啦!」小蘭拿著他那隻新哎鳳手機,快步走到我面前。
「呵呵!被妳發現啦!你是說這一篇嗎:根管治療,抽神經後,您會有的三類感覺」?
「主任,跟你說實話,這不是我發現的。是我女兒,今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餐;本來她要用我平板看佩佩豬的,不知怎麼滑到我沒關掉的FB。主任的那幾張簡單的圖、配上字直接大辣辣的在我的首頁上出現。」剛吃完午餐的小蘭,熟練地邊用牙線邊說道。
「小孩呀!她看得懂嗎?妳女兒幾歲呀?」我很訝異的說。
「小二呀!她只看得懂圖以及一些簡單的字。不過她吵著我要講給她聽呀!」
「講給她聽?這又不是童書!」我疑惑的看著小蘭。
「是呀!就看圖說故事唄!而且講一次還不夠,要我還講了三次,害我早上差點來不及打卡呀!」小蘭帥氣的用左手比了個三的動作。
「呵呵!那他就是我的小粉絲囉!」
「主任,主任,你弄這些應該花不少時間吧?全都是自己做的嗎?怎麼會想這樣搞呢?放假休息不是很好嗎?」小蘭說話總口不遮攔地。
「妳答對了,我的部落格所有的一字一句,甚字一個逗點都是我自己Key上去的;還有,所有的作圖,都是由powerpoint一個一個創作出來的。」對於這一點,我超自豪地說。
但,小蘭這句話,她不是第一個問我,到底是什麼機緣上這門課呢?
我與長揚兄懶人包的緣起
時光回到幾個月前,一個下午4:53後的初診評估。
拍完X光片、回到座位,一個超級嚴重的牙根尖膿腫,直接show在螢幕上;正準備跟前這一位照籠罩著冷豔氣場的資深工程師,解說她X光片上出現的大黑影。
不等我開口,她戴上眼鏡,掀開身邊一個馬卡龍紛紅正面大大金屬H字樣的包包,拿出完全無保護殼裸裸銀白色的iphone X,點出一個動畫,遞到我面前,說道:「醫生,您要說的是這個嗎?我來之前都查過了,直接跟我講治療吧!」
一個在講關於牙齦膿包的懶人包動畫,頗清楚的;仔細看完全部,發現這牙齦膿包內容好熟悉呀,只不過換個懶人包型式就能夠如此的令人震攝。
這麼巧的,就收到長揚兄貼心提醒懶人包二班的報名,即將開始,二話不說,卡就給刷下去了。
這一兩年來,上過很多課程,也寫過很多心得;但是這一篇要說是心得的話,不如說是新的體悟。〈如果想知道這堂課的上課摘要的話,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但我非常推薦參觀夏醫師的文章:簡報的真義、創作的初心。〉
體悟一:What we want?
這也許是這一兩年來,很多朋友、同行問我的事情。「你到底搞個部落格?搞個粉絲專頁?又不賣你自己東西、服務,又不主打產品?那張添皓,你到底不務正業地在做什麼呀?」
我想說的是,在這網路世代,爆炸的資訊量,我們很難去分辨到底哪些資訊是價值度高的?尤其很多醫療知識,人云亦云,積非成是。常常看到,有的證據力不足的網路文章、或內容農場的文章、甚至連署名都沒有大有所在,這些內容,卻被大眾瘋傳。
然後,同行的大家都忙於臨床、教學、研究,時間都被這三項榨乾,即便想對這些莫名其妙的奇怪內容,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要等到公會、相關學會跳出來說明,往往因為牽扯到人事、組織龐大的問題,而根本無力甚至無法及時反應。
因此我有個遠大的願景:既然無法外求於他人、組織;我就是以個人最大的能力,針對於目前民眾對於根管治療、牙科相關的迷思,提供我自己收集到的實證、加上臨床經驗配合解讀,以部落格文章的形式呈現出來。
不過,個人能力總是有所侷限的,醫學也是會隨著時間會有新的實證出來,至少在個人能力範圍內,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為自己的字句負責,並盡可收集實證並整理,虛心接受回饋指教修正。
體悟二:Why we want?What we must have?
既然有上述願景,那麼要達到這個個願景,我該怎麼做呢?對於我與我的受眾是如何去得到想要、消除恐懼呢?
我,得到想要、消除恐懼
想要:根管治療、牙科的常識能夠發散出去,有如吃飯喝水一般。
恐懼:無法有效率的傳達出去,以及知識內容是否含金、具有實證;而不是內容農場。
那麼受眾,得到想要、消除恐懼?
想要:想要快速、簡單獲得抽神經〈根管治療〉、牙科的常識;對於最常有疑問的問題,有資訊可以參考。
恐懼:短時間內無法吸收太多文字呢內容,又擔心這些內容的可信度、正確度的問題。或想稍微深入了解,卻得不到有深度的資訊。
懶人包的優勢
當然最基本的就是整理資料寫文章,我個人認為完整有脈絡的文章,是一項資訊溝通的最基礎的核心。但是這手機不再是手機的世代,每個人的專注力已經非常低了,要讀者靜下心來完整地閱讀完一篇1000字的內容,有難度。就像這一篇破2000字的內容,完完整整閱讀完應該也要5分種以上,等紅綠燈時,滑手機來看都來不及看完哩!
於是,懶人包就此而生,快速、短時間內抓住受眾注意力,才有機會傳達建構好的概念。我想說的是,空有好的內容,傳達不出去的話,價值到底何在呢?
到底用哪種比較好呢?
寫到這,您一定會認為我會否定以文字內容為主的衛教文章吧!
而我對於「根管治療後疼痛不舒服嗎?」的主題,我自己就做了以下三個內容:
●FB 圖文懶人包:根管治療,抽神經後,您會有的三類感覺
●部落格圖文懶人包:您有根管治療後疼痛不舒服嗎?治療後的三類感覺〈懶人包〉
●部落格文字衛教文章:根管治療後〈抽完神經〉怎麼還是痛呀?
我的認知,圖文懶人包、部落格文字文章、slideshare、FB、Ig、Line@…等,這些都是工具、都是內容的載體。沒有實質、含金量高的乾貨內容,空有工具、載體只不過是膚淺爾。
然而,反過來說,若有好的內容,但沒有好的發散工具、載體,這樣內容的價值是需要從新被評估與審視的。
我期許自己,充實內容,根據不同受眾,使用不同工具,達到我的願景。
© 張添皓醫師,保留所有權利。歡迎分享本文連結。本人張添皓於本網站所有內容、文字、圖像、影音、資訊均為已獲得著作權之保護。非經本人同意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重製、出版、修改、使用、散佈、公佈、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Email: [email protected]。 本網站口腔相關主題僅供參考, 內容並不能代替專業判斷、建議、診斷或治療。並且無法對與本網站鏈接的外部網站的信息負責。 |
特約門診預約:張添皓新竹顯微根管。竹北顯微根管。高鐵顯微根管特約門診
●
特約門診:張添皓關新里顯微根管。竹北顯微根管。新竹高鐵顯微根管特診
●
●
作者:顯微根管治療張添皓。衛福部牙髓病專科醫師
●
認識:顯微根管治療是什麼?
●
病歷:顯微根管實例。精華
●
快速獲得第一手衛教資訊:
張添皓醫師牙髓診療室Facebook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