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日期 2018-03-18 by 張添皓醫師的牙髓診療室
《機器人醫師來植牙,中國大陸首例誕生》與《A Chinese Robot Has Performed the World’s First Automated Dental Implant》
前幾天的這一則新聞,大意是說,中國大陸利用機械手臂科技,配合已經有的 3D 列印技術、植牙導航 …等等牙科科技,把人工牙根置入病人的齒槽骨中,主打的是精準、微創。以及解決農村牙醫短缺的問題。看倌們可以參照這兩篇的內容來思考一下到底這一件事實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我想這幾天,這則新聞被轉傳了好幾回。不只是同行間討論,連親友們見面也紛紛問我這件事。有人抱持著樂見其成,有人抱持著悲觀。主要還是聚焦在牙醫師工作會被取代的疑慮上。
提高就醫的可近性?
有人說,這些高科技產品陸續問世,牙醫這行業是會被取代的。像是報導中的機器人來植牙,不僅企圖取代植牙手術醫師,甚至打算量產。利用模組化,利用編程,生產線模式來解決醫師技術稀缺的問題。
而最近也接到一些資訊,關於牙科導航系統,運用在牙科很多處置上,就連我的專業領域 – 「根管治療」也是發展重點之一。加上最近火熱的 AI〈人工智能〉對於各行各業帶來不少威脅,甚至很可能已經悄悄燃燒到牙醫領域。
這麼一來,我們牙醫工作以後可能就被取代,企業也許只需要少許的員工,就可以複製牙醫技術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技術,取代現在高門檻的牙醫專業服務。
病人也許更為便利,就像現在 24 小時開放的超商一樣,隨時想去 AI 牙科診所點選您想治療,即可完成。甚至因為競爭激烈,反應在價格、時間以及區域上,讓原本經濟上、時間上、地區上的不便利的病人,受惠更多,降低牙科處置門檻。
的確,現在牙醫師的專業技術,有可能會因此而漸漸被取代。
牙醫師的「溫度」與「思想」是不會被取代的
但,時間的潮流無法擋,職業的轉型勢必是我們要深思的一部分。我們要思考的是,牙科醫師到底除了技術之外,而無法被 AI 取代的部分是什麼?
我想,就是我們的心與腦。身為人類的可貴,就是我們有「溫度」與「思想」。
首先,有思想。
就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科技再怎麼發達,這些所謂的先進科技畢竟還是由人們創造出來的。寫編程的是人,設計研發的也是人。
我們會針對問題去建構研究設計,並以實證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或是下一步的方向,縱使有人工智能出現,這也只是後續的輔助角色。
舉例來說:即使是機器人植牙,就絕對「零」併發症嗎?那併發症要怎麼解決呢?除了牙醫師與專家們會同來修正編程,調整改進機器之外;對於併發症的處理,難道永遠只是需要發明一台機器來解決併發症嗎?那麼,發明這台機器的,不也是牙醫師與專家們的腦力激盪嗎?
其次,有溫度。
是因為我們是人類,可愛之處就是有喜怒哀樂,就是有偏好,就是有價值判斷。試想您若是病人,會喜歡跟冷冰冰的機器交談嗎?您能從這些機器身上獲得溫暖嗎?我想,頂多獲得的是「技術」罷了。
總結
科技一定會飛快向前奔跑的,一昧地拒絕、否認、甚至害怕,這樣也不會阻止日新月異的發生。技術雖然推陳出新,但也相對容易學習;而溫度與思辯卻不是一蹴可幾的。
所以,培養洞察、思辨的能力,不斷進修與時俱進,成為駕馭機器以及人工智能的人,才不會擔心人家來搶飯碗。
另外,永遠保持著一顆有溫度的心,沒有溫度而徒有技術、科技,這樣跟機器們有何差別?
To be human is to love.
Even when it gets too much.
There’s no reason to give up.
~ To Be Human, Wonder Woman ~
延伸閱讀
作者:張添皓 牙髓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