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日期
文章目錄
做假牙、牙套、牙橋,一定要先抽神經、根管治療嗎?
或是『我要先根管治療、抽神經後,才能做牙套吧!?』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
當你聽到「不一定」的時候,可能會不爽,覺得我在唬爛、牽拖。
先別這麼氣憤,我用以下幾個主題,循序漸進跟大家介紹為什麼「做牙套前,不一定要先抽神經、根管治療!」
簡單複習牙齒基本結構
我們一張開嘴巴,看到嘴巴裡面白白一顆一顆的牙齒,其實大多是牙齒的牙冠部分,也就是牙齒的頭。而牙齒的身體與腳〈我們稱之為牙根〉是埋在齒槽骨與牙齦裡面。
而牙齒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結構,牙冠部分外面一層是很硬的牙釉質、與稍微不太硬的牙本質。而牙根部分外面,則是牙骨質與牙本質結構。整個牙齒內部裡面的空腔,我們稱之為牙髓腔。
這個空腔裡面的內容物,我們統稱為牙髓組織,其中大致包含有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附屬組織。最重要的是,牙髓組織與牙本質共同組成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
而我們今天簡介的主題『做假牙、牙套、牙橋,一定要先抽神經、根管治療嗎?』中的「抽神經、根管治療」,就是講的是「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
簡單介紹牙套〈固定式假牙〉製作
您常聽到的牙套,只不過是修復您牙齒的其中一種贋復物。關於牙套的文章,請看以下三篇:
●到底什麼是合適的贋復物,請看這一篇:三個問題回答您,根管治療〈抽神經〉後牙齒沒做牙套;就像騎摩托車沒戴安全帽一樣的危險!
●蛀牙到底要不要裝牙套?裝牙套後居然還會蛀牙?一篇讓你搞懂蛀牙常問的7大問題!
|
牙套製作會依照個別差異,製作方式以及時程變化非常大;當然,材質與價格一直都是您關心的,至於哪種對您比較合適,務必給予您的醫師評估再做決定。
這邊我只是簡介中的簡介,實際情況務必要請教您的醫師。
第1步: 修磨牙齒:絕大多數的牙套製作過程,是需要修磨牙齒。
第2步:取模型:印模才取模型、或數位印模…等。
第3步: 製作牙套:鑄造、齒雕…等。
第4步: 試戴、調整與黏合起來。
你有沒有發現,過程中需要修磨牙齒,因此我們這邊來聚焦在牙齒上〈上圖〉。這也是很你關心的要不要先抽神經的部分。
牙齒結構非常複雜,而我們再把重點放在牙齒裡面有牙髓神經〈牙髓-牙本質系統〉也是大家常說牙齒抽神經的 “神經” 部分。
然而影響牙髓神經〈牙髓-牙本質系統〉,常見的有以下9大原因;做牙套修磨牙齒只不過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牙髓〈牙神經〉系統受可能影響,常見的9大原因
關於牙髓壞死的原因詳細可以參看:蛀牙不痛為什麼要根管治療〈抽神經〉?不行直接填補起來嗎?淺談牙髓的三步驟侵犯流程、與七大原因。
1. 嚴重蛀牙(齲齒)
2. 牙裂、裂牙、裂齒、牙隱裂、牙外傷
3. 牙根吸收
4. 嚴重牙周病
5. 腫瘤、囊腫:齒源性或非齒源性
6. 修磨調整牙齒:例如:做牙套、貼片、嵌體、咬合調整…等
7. 曾經根管治療〈曾經抽神經〉的牙齒,在一次受到感染
8. 不當的飲食、生活行為:愛吃硬的、咀嚼冰塊、愛喝酸、氣泡飲料、夜間磨牙、咬緊牙關、不當過度的叩齒…等可能的因素。
9. 其它:過度或不當的牙齒美白、或其它…等。
病人你的迷思
很多病人會問:『做牙套,就要先抽神經、就要先根管治療吧!?』
我在這邊,嘗試揣測一下你內心的想法:
你可能內心想的做牙套過程是這樣的:『 修磨牙齒 → 牙齒裡面有神經會酸會痛 → 所以先抽神經 → 做牙套 → 以後沒事,一勞永逸。』
很抱歉這個是非常單一,但不夠實際的思考模式;我沒說這是錯的,只是因為大家專業領域不同,知識的隔閡,而彼此常會有誤解;所以尊重最重要。
我尊重病人所想的,但病人務必也要尊重醫師的專業,可以互相商量,但不要把自己想的、所認為的可行的強加在我們醫師身上。
我對於牙髓牙神經所想的:以做牙套的前、中、後3階段來看
如圖,我自己對於牙髓牙神經所想的的思考邏輯,簡化成下圖;注意這是簡化的喔,其實是一個更複雜的4維立體網狀模式。
另外,這只是我自己的觀點,並不能代表每個醫師、每個病人的狀況。
以下設定的這顆要做牙套的牙,是沒有根管治療過的牙齒。
階段一:前,做牙套前
1. 評估牙齒個別狀況,完成前置作業:
例如,先補牙、牙周病治療、根管治療、牙冠增長術、矯正處理…等。
2. 評估牙髓的狀況:
a. 若牙髓健康,則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
b. 若牙髓有上述9大常見原因,而受影響,可考慮先根管治療、活髓治療…等。
c. 若牙髓的狀態是相對不確定〈也就是上圖中的問號〉,以及有上述9大常見原因可以考慮上面 a 或 b:至於哪個適合你,務必要跟你的醫師討論。
階段二:中,做牙套中
正如之前簡單介紹做牙套流程,這時候醫師會開始修磨你的牙齒。
接下來醫師會評估牙髓狀況:
a. 若修磨後牙齒的牙髓,健康機會大的話,醫師可能會建議直接做牙套。
b. 若修磨後牙齒的牙髓,受影響的機會很大,醫師可能會建議先根管治療、活髓治療…等。
c. 若修磨後牙齒的牙髓相對不確定,可以考慮上面a或b:至於哪個適合你,務必要跟你的醫師討論。
階段三:後,做完牙套後
正如之前簡單介紹做牙套流程,當你的牙套製作完成、 試戴調整後黏合起來。
回診:
接下來,務必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
a. 若定期回診時,牙齒的牙髓還是健康的話,則保持良好口腔清潔並定期回診。
b. 若定期回診時,牙髓出狀況〈發炎、牙髓壞死、長膿包…等〉,醫師可能會建議根管治療、重新根管治療、根尖手術、或拔牙…等。
c. 定期回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作完牙套的牙齒並非一勞永逸。若沒有良好清潔以及小心使用,一樣是會蛀牙、牙周病、牙裂、牙外傷…等,的上述影響牙髓〈牙神經〉系統,常見的9大原因;到時可能要評估能不能藉由b的方式處理了。
我該怎麼辦?做假牙、牙套、牙橋前,要不要抽神經、根管治療?
答: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要先抽神經、根管治療。
經過上述簡介,絕對不是讓你拿來質疑你的醫師的;而是讓你知道,是否需要事先根管治療,絕非「要、不要」這麼簡單的。
醫師會依照您的整體狀況、自身經驗綜合給予醫療建議;這都可以互相討論的,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或是做了決定,而後悔莫及。
我始終認為,當您了解經過醫師針對你獨特狀況而評估後,給予的治療計畫利弊得失後;與醫師共同做出雙方都合適的醫療決策,而執行下去後不後悔,才是對自己負責任。這就是我最愛使用的「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
結語
根管治療,抽神經永遠是一門藝術。
我們絕對不是不負責的隨便說:「治療計畫,介在要與不要之間!」
而,我自己對於根管治療的信念:
灰度認知、黑白決策,加上動態調整;並且增加可控與減少不可控!
請看這一篇,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隧道。活髓治療。我的體悟:灰度認知、黑白決策、動態調整。
●
作者:張添皓牙髓專科醫師
●
快速獲得第一手衛教資訊:
張添皓醫師牙髓診療室Telegram頻道
本網站口腔相關主題僅供參考, 內容並不能代替專業判斷、建議、診斷或治療。並且無法對與本網站鏈接的外部網站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