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往常周二,搭往北上的高鐵,心想著,這已經是我這 7 天來第五次去台北了。
而今天上台北的主要任務,是回到台大醫院牙科,兼任主治醫師的角色,這也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常有人問我:「來回一趟台北這麼花錢,又沒有額外薪水,你怎麼這麼喜歡呀?」
我想,一部分是懷著感激的心情,這是訓練我、茁壯我的地方,有濃厚的感情。另一部分是教學相長;因為,在看學弟妹醫師們的 case 時,往往都會有超棒的腦力激盪。
助理阿芳,高16度的呼喊
「皓哥!樓上 Endo 部門要找你 check !」這朝著我呼喊的高16度音調,硬生生打斷我正在電腦上,閱讀著最新 JOE、與 IEJ 文獻。〈附註:Endo 是指牙髓病相關的意思。〉
這熟悉的音調,不用猜也知道是助理阿芳的多工模式。
抬頭一看,果不其然,看著她焦頭爛額,忙著應付左手電話那端無限迴圈的病人外;右手拎著那隻從二樓來的內線電話,另外桌上還散著三位醫師的約診本。
剛忘了說,回台大有一部分是跟這些助理老朋友們聊聊天,因為她們可以說是一路看著我從年輕到中年的最佳見證,有著深厚無可取代的革命情感!
而助理阿芳,正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有機會再來說說阿芳的故事。
顯微鏡下的蛀牙
「好、好、好!芳姊,我上去 Endo 部門了!」說完,關掉瀏覽網頁,一階兩步地奔向二樓 Endo 部門。
「學長,可以幫我看一下根管長度嗎?測量儀器都在亂叫哩!」學妹醫師,指著螢幕上,病人剛拍完的 X 光片,疑惑地說著!
看著 X 光片,張著雙耳聽著學妹醫師輕柔、且詳細的敘述過程;此時心中浮現出一個猜想。
「OO 醫師,麻煩可以幫我準備一下顯微鏡嗎?」我指著椅子旁,那台站著直挺挺,蓋著藍色布套孤零零的儀器。
「BINGO!」心中暗暗地拿著麥克風喊著!
透過顯微鏡,清楚地看到病人左上第二小臼齒,近心頰側有一個深埋在牙齦下,看不太到邊緣的次級蛀牙。
盯著鏡頭中,這軟軟爛爛的蛀牙,以牙齒的客觀條件,我已經給這顆牙齒的預後列入較差的個案了。
因此,幾個治療計畫閃電般迸出我的大腦:Option 1…….Option 2…….Option 3…….
正準備要開口跟學妹醫師討論時,雙眼偷偷的移開顯微鏡接目鏡,瞄到白髮蒼蒼的老婆婆,還有一隻單腳拐杖勾在椅子旁的檯面。
默默地,我的腦中處理器又再重新運作:
Option 1. (x);改成 Option 4……
Option 2. (o)
Option 3. (x);改成 Option 5……
「OO 醫師,我覺得巴拉巴拉…所以建議巴拉巴拉…」隨手撕下一張紙,把看到的畫下來,解釋我考慮的點。
就是 SDM 醫病共享決策
治療計畫本身要考慮的層面有很多,上週在台北聽了一場演講〈簡學 X 協力演講:根管治療的診斷、電腦斷層與難症決策,給我三大收穫與體悟!〉,李醫師有提到:病患、醫師、牙齒客觀條件三角度出發,可以給我們治療計畫一個大致依據。
而「牙齒客觀條件」的程度,簡單來說就是:1.具有功能的牙齒,是根管治療的終極目標。2.具有良好的密封,也就是冠部、側向、根尖三個區域的密封〈seal〉,才是長久成功之鑰。
回顧學妹的 case ,客觀牙齒的條件,是否符合上述 1. 2. 的確值得討論;但還有醫師、病人這兩層面我們需要納入考量。
我想,治療計畫的擬定、與執行;不僅是醫師的責任,病人也占了大半的要角。
若行有餘力,試著以 SDM – Shared Decision Making,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去決定牙齒的命運。
我想這樣才是對於醫師、病人、牙齒的最佳解。
延伸閱讀 |
|
七篇簡單認識根管治療、抽神經 | |
牙痛 | |
根管治療 | |
顯微鏡 | |
牙外傷 | |
口腔知識 | |
醫病之間 |
作者:張添皓 牙髓專科醫師
本網站口腔相關主題僅供參考, 內容並不能代替專業判斷、建議、診斷或治療。並且無法對與本網站鏈接的外部網站的信息負責。